玻璃钢人物雕塑近来关于拆除或保留的议题沸沸扬扬,然而在单纯视这些塑像为威权时代政治符号的同时,讨论塑像的去留似乎过度简化了问题。卡通人物雕塑曾于一九九七年到一九九九年间,对台北市二四四所各级公立学校内的伟人塑像作了全面式调查。动漫人物雕塑在台湾是个庞大工业,从官方、赞助人、制作者、铸造工厂到塑像业,配合着所谓、的崇拜文化,投注了相当高的注意力及资源。
笔者分析出诸多塑像所承载的符号,从服装、姿态外型到书籍、拐杖、帽子等配件,避免仅以一项来面对动漫人物雕塑的缺失,找寻更细部塑像符号使用的情形。另一方面透过形式的比对,从材质、流行样式到重要伟人塑像作品的探究,藉由对制作者与铸造工厂的整理,以及纪念塑像类型意义的分类,重建伟人塑像的脉络背景,玻璃钢动漫人物雕塑甚至与简单的意识形态推论方式大相迳庭。
媒体报导使用铜像一词概括所有伟人塑像的类型,就是不了解塑像的材质分类,青铜和玻璃纤维不仅制作成本不同,玻璃钢卡通动漫人物雕塑亦不相同。青铜自古即为,铸铜像向来由国家主导,政治符号意义较重,玻璃钢动漫人物雕塑都远高于适于大量复制的玻璃纤维材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