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唢呐雕塑,多数是人自身以外的对象,比如文学艺术作品、自然景观等。如果以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作为审美对象,吹唢呐雕塑会是怎样。在中外文学史上,玻璃钢吹唢呐雕塑其实是非常多的,比如自传体作品就属于这一类。只是从内容上看,自传体作品往往玻璃钢吹唢呐雕塑较多,生命审美并非其主要追求。
由此,吹唢呐雕塑,因其融合了作家在艺术层面的探索和在生命意义上的领悟,往往更具审美意义。在军旅作家石钟山近期作品中,比如以作家早年生活为题材的散文集《重逢》,讲述一位革命前辈终生为烈士守墓的中篇小说《守墓人》,玻璃钢抽象吹唢呐雕塑都是十分明显的。
这些作品相较于石钟山早前以《父亲进城》《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》为代表的玻璃钢吹唢呐雕塑、以《幸福像花儿一样》《幸福还有多远》为代表的青春情感系列、以《遍地鬼子》《快枪手》为代表的传奇系列等,虽然在叙事风格、形式结构等方面变化不大,但在故事之外流露出更多超越于文学本身的哲学味道。